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不一,通常为1至3个月,但也可能短至几天或长达一年甚至更久。期间通常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2.前驱期:持续2至10天。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咽喉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在此阶段,伤口附近可能有麻刺感、瘙痒或疼痛,这是神经受损的早期信号。
3.急性神经期:包括两种主要类型的症状表现——狂躁型和麻痹型。
狂躁型:占狂犬病病例的大多数,症状包括极度兴奋、恐水(对水的强烈恐惧和痛苦)、恐风、幻视、幻听以及精神状态的急剧变化。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强烈的肌肉痉挛和呼吸困难。
麻痹型:约占20%的病例,往往症状较轻微且缺乏典型的恐水症状,表现为四肢渐进性麻痹,类似于格林-巴利综合征,最终导致昏迷。
4.终末期: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进入昏迷状态并最终因呼吸衰竭或其他并发症而死亡。通常在症状出现后的几天至数周内致命。
狂犬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总是致命的,因此预防接种是唯一有效的保护措施。与潜在的狂犬病毒暴露后,应立即进行暴露后免疫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