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组织损伤:在寒冷环境中,皮肤及其下方组织会受到损害,尤其是在长时间暴露时。低温使得小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流向四肢末端,这是机体保护内脏的重要机制。这种长期的血管收缩会导致组织缺氧和损伤。
2.再灌注损伤:当冻伤部位重新变暖时,血管扩张,血流恢复。这种突然恢复的血流可能进一步损害微血管,引起再灌注损伤,使得该区域的红细胞和血浆渗出到周围组织,导致局部发红和肿胀。
3.炎症反应:受损的组织会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等,这些物质通过促进血管扩张和提高通透性,引发炎症反应,使冻伤部位发红、疼痛并伴有肿胀。
4.修复过程:身体会启动自身的修复机制,包括增加该区域的血流,以输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加速细胞修复和更新,从而导致发红现象持续。
通过理解这些生理机制,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治疗冻伤。如遇到严重的冻伤情况,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