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肝细胞损伤: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肝细胞炎症和坏死,使得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正常情况下,肝脏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并排出体外。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一过程受阻,导致胆红素积聚,尤其是非结合胆红素。
2.胆汁淤积:乙肝可能引起胆管系统的炎症或堵塞,导致胆汁排泄不畅。结合胆红素无法及时排出,最终进入血液循环,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
3.肝硬化:慢性乙肝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进一步加剧肝功能的衰退。这种情况下,肝脏的代偿能力下降,胆红素处理能力也随之降低。
4.溶血反应:虽然较少见,但乙肝可能引发溶血性贫血,导致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
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及早发现问题至关重要,治疗方案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控制病情发展和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