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影像学检查
CT扫描:在急性期,CT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确定出血部位、范围及量。一般在初次出血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CT扫描,此后根据病情需要在72小时、1周及1个月后进行复查。
MRI检查: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在出血后1至2周进行MRI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出血性质及评估脑组织损伤情况。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包括PT、APTT等指标,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及出血风险。
生化检查: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水平等,确保各项生理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临床评估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活动能力等综合评估,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关注神经功能变化。
量表评估: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等标准化量表对患者的意识水平和神经功能进行系统评估,每48至72小时进行一次。
通常情况下,脑出血的复查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个性化安排,定期随访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复查频率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