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脑部疾病:
中风:核磁共振能够准确检测到脑内出血或梗塞的位置和范围。
脑肿瘤:能够分辨出良性和恶性肿瘤,并提供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多发性硬化:识别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病变区域,帮助诊断和监控病情发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通过观察脑结构变化进行辅助诊断。
2.脊柱疾病:
椎间盘病变:如椎间盘突出和退变,评估其对周围神经的压迫情况。
脊髓损伤:检测脊髓内的损伤或炎症过程,提供详细成像信息。
脊柱肿瘤: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指导治疗方案。
3.腹部疾病:
肝脏病变:如肝癌、肝硬化,通过高分辨率图像区分正常和病变组织。
肾脏疾病:检测肾肿瘤、囊肿以及结石等病变。
胰腺疾病:帮助诊断胰腺炎、胰腺癌,通过精准成像提供病变部位细节。
4.关节及骨骼疾病:
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通过观察关节内部结构变化获取诊断依据。
软组织损伤:如肌肉、韧带、腱鞘等损伤,提供清晰的软组织影像。
骨肿瘤:检测骨内肿瘤的存在、扩散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核磁共振成像因其无辐射、成像清晰的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避免影响成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