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促进血液循环: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增强局部和全身的血液流动。这有助于提高受损区域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从而加速组织修复和再生。
2.减轻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降低体内某些炎症介质的水平,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这些炎症介质在脊髓损伤后的急性阶段会大量释放,导致进一步的组织破坏和功能障碍。针灸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保护神经组织。
3.改善神经功能:针灸刺激穴位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机制。例如,针刺特定穴位可以促使大脑和脊髓分泌内源性神经保护物质,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些物质有助于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再生。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来改善机体的整体状态,促进康复。
4.调节免疫系统:针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也在脊髓损伤的恢复中起到重要作用。适当的免疫反应可以清除受损组织和细胞废物,为新生组织提供良好的环境。研究发现,针灸能调节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优化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针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通过多种机制帮助减轻症状、促进恢复。在使用针灸治疗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