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上消:口干舌燥,多饮多食
辨证:肺热津伤
方药:清燥救肺汤、玉泉散等
主要成分:石膏、知母、麦冬、生地黄、甘草等
2.中消:多食善饥,形体消瘦
辨证:胃热炽盛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
主要成分:石膏、知母、粳米、人参、麦冬、甘草等
3.下消:小便频数,尿液浑浊
辨证:肾阴亏虚
方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主要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
4.脾气虚弱型:倦怠乏力,食欲不振
辨证:脾气虚弱
方药: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等
5.气阴两虚型:疲乏无力,自汗盗汗
辨证:气阴两虚
方药:生脉散、沙参麦冬汤等
主要成分:人参、麦冬、五味子、沙参、玉竹等
6.阴阳两虚型:畏寒肢冷,夜尿频多
辨证:阴阳两虚
方药:桂附地黄丸、右归丸等
主要成分: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同的症候类型对应不同的方药组合。在实际应用时,应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管理方法来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