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理诊断
检查报告的核心部分是病理诊断,通常描述了肿瘤的性质。
如果报告写明“腺瘤”,意味着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可能具有恶变潜能。
若标注为“腺癌”或其他类型癌症,则提示为恶性肿瘤,需要进一步治疗。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表示癌前病变,治疗及时性需特别关注。
2.分化程度
分化程度反映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相似性,是判断肿瘤行为的重要依据。
高分化:癌细胞较接近正常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较低。
中分化:介于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
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细胞失去正常结构特征,预后较差。
3.浸润深度
浸润深度指肿瘤侵入肠壁的程度,一般用“T分期”表述。
Tis:原位癌,仅限于黏膜层。
T1-T4:范围从仅侵及黏膜下层到穿透肠壁扩散至周围组织不等,数值越大,病变越严重。
4.淋巴结转移情况
淋巴结状态常用“N分期”描述,决定肿瘤是否已有区域扩散。
N0:无淋巴结受累。
N1-N2:有不同数量的淋巴结出现转移,提示病情更复杂。
5.远处转移情况
M分期用于评估是否存在肿瘤的远处转移,如肝、肺等部位。
M0:无远处转移。
M1:存在转移,表示晚期肿瘤。
6.免疫组化结果
一些报告可能包括免疫组化检测,用于分析肿瘤的分子特征。如CEA、Ki-67表达水平可评估肿瘤活性;PD-L1等标志物则可能与靶向治疗相关。
7.边缘切除状况
外科手术后的标本报告中,会提及切缘是否干净。阳性切缘提示残留癌组织,需进一步处理;阴性切缘表示手术完全切除病灶。
不同患者的病情会有所差异,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医生的解释全面理解报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