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溶血胆红素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2025-04-2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魏琼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病情分析:血管内溶血导致的胆红素变化主要表现为间接胆红素水平增高。这是由于红细胞在血管内被异常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而产生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

1.红细胞破坏: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但在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会提前被破坏。因血管受伤、抗体介导或机械性损伤等原因,导致红细胞膜完整性受到影响,使其在血液循环中破裂。

2.血红蛋白释放:溶血过程中,破裂的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在血浆中,游离的血红蛋白迅速与结合珠蛋白结合,形成结合珠蛋白-血红蛋白复合物,防止肾小管损伤。

3.非结合胆红素生成:血红蛋白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后,转化为胆绿素,再进一步还原成胆红素。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肝脏难以完全处理,导致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

4.肝脏处理能力超负荷:虽然肝脏将大部分非结合胆红素结合到葡萄糖醛酸上,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但在严重溶血情况中,肝脏的处理能力可能被超过,造成血浆中间接胆红素增加。

血管内溶血引起的胆红素变化通常伴随着其他临床症状,如黄疸、贫血和尿色加深。及时识别和治疗溶血原因对于防止并发症至关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