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病理生理学:室性早搏是指从心室异常放电导致的过早心脏搏动,这种过早的搏动会打乱正常的心跳节律。
2.流行病学:在普通人群中,室性早搏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大约50%的年龄超过50岁的人可能会经历室性早搏。
3.潜在原因: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电解质失衡、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肌炎及某些药物或刺激物(如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4.临床表现: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心悸、胸部不适或头晕。
5.诊断与评估:通常通过心电图检测进行诊断,进一步的评估可能需要24小时Holter监测或超声心动图。
6.治疗原则:如果室性早搏不影响生活质量且无基础心脏疾病,通常不需要治疗。对于有症状或有潜在心脏问题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变化,特别是那些伴随其他心脏疾病的个体。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或合并其他心血管风险,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