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抗组胺类药物:
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常用的抗组胺类针剂包括异丙嗪和苯海拉明。
这些药物可有效缓解荨麻疹、流泪、流涕等过敏性症状,作用时间一般为数小时。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烈的抗炎作用,可以显著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常用的针剂包括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
这类药物通常用于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哮喘急性发作等。
3.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治疗急性过敏性休克(如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收缩血管、增快心率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这种药物的效果迅速,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使用抗过敏针剂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操作,避免滥用或误用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抗过敏针剂在治疗过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需慎重使用,以确保安全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