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临床表现
胃结节:通常体积较小,可能为良性肿块,大部分情况下无明显症状,偶尔可伴随轻微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适。
胃间质瘤: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若肿瘤较大或发生破裂,可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呕血。
2.影像学检查
胃结节:胃镜下多呈规则边界,表面光滑,色泽与周围粘膜相近。B超或CT检查显示密度较均匀,病灶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
胃间质瘤:胃镜下可见隆起性病变,表面可能存在溃疡或凹陷。CT检查常显示肿瘤密度不均,可伴有囊变、坏死或钙化,直径一般大于2厘米。
3.组织学特征
胃结节:多数为增生性病变,如胃腺瘤、炎性纤维增生等。组织切片显示细胞结构紧凑且分布规则,多无恶性表现。
胃间质瘤:源于胃壁间质细胞,属于胃肠道软组织肿瘤。免疫组化检测常呈阳性标志物(如CD117、DOG-1),组织切片显示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排列异常。
4.其他辅助检查
胃结节:部分情况无需进一步干预,仅需定期复查。
胃间质瘤:核磁共振对提供更详细的肿瘤范围有帮助,Ki-67增殖指数可评估其恶性程度。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理学检查可以有效鉴定胃部肿瘤性质,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