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理因素
生物钟紊乱:12岁的儿童正处于青春期前后,体内褪黑素分泌时间可能发生改变,导致入睡时间延迟。
疾病影响:某些生理问题,如呼吸道疾病、胃食管反流或肌肉疼痛等,可能引发不适感,影响入睡。
不良饮食习惯:晚餐过于饱腹、高糖食物或含咖啡因饮品的摄入,会刺激神经系统,延缓入睡时间。
2.心理因素
压力与焦虑: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或家庭矛盾可能使儿童大脑持续活跃,难以平静入睡。
情绪波动:青春期开始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引发情绪波动,从而干扰正常睡眠节律。
过度思考:在安静的夜晚,一些儿童容易回想白天经历,甚至对未来产生担忧,增大入睡困难的概率。
3.环境因素
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或电脑会暴露于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使人保持清醒状态。
睡眠环境不佳:吵闹的声音、不适宜的床上用品或卧室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对睡眠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缺乏规律作息:晚睡晚起或白天午睡时间过长,会打乱昼夜节律,造成晚上不易入眠。
家长需要观察儿童的具体状况,找到可能出现的问题类型,并进行针对性调整。如果情况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潜在的医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