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钟紊乱:人体依赖生物钟调节睡眠,如果作息时间不规律,如熬夜、频繁倒时差,会导致体内褪黑素分泌异常,影响入睡。
2.精神压力或焦虑: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抑制副交感神经,难以放松入睡。研究表明,约30%-40%的人在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后会出现短期失眠。
3.不良睡眠习惯:睡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晚餐吃得过饱或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4.睡眠环境问题:例如卧室温度太高或太低、过于嘈杂、床垫和枕头不适合人体工学等,都可能干扰入睡。
5.健康因素: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胃食管反流病等,或者药物的副作用,例如某些抗抑郁药、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导致失眠问题。
6.运动时间不当:晚上进行高强度运动会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增加心率和代谢水平,从而延迟入睡时间。
7.慢性失眠症:如果长期存在每周至少三次、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入睡困难,可能属于慢性失眠,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缓解方法包括调整作息规律、优化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饮品、培养睡前舒缓活动如冥想或听轻音乐。如果问题长期持续,建议咨询医生排除潜在的生理或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