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理节律变化: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延长,人体褪黑素分泌减少,而血清素水平可能尚未完全恢复平衡。这种神经递质的不协调会导致情绪波动,增加抑郁风险。
2.环境压力改变:春天常被赋予“万物复苏”的象征意义,对一些人来说,这种积极的外界氛围可能加重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落差感,尤其对于有抑郁倾向的人而言,容易感到自责或无助。
3.季节交替影响:温度和气压的频繁波动会对人体植物神经造成一定扰动,表现为疲惫、乏力等身体症状,从而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4.社会活动增多:春季的社交活动和工作任务通常比冬季更为密集。这种外部社交需求的增加,可能给有抑郁症倾向者带来更多压力,加重焦虑和孤独情绪。
5.疾病自杀率特征:研究发现,一些患有抑郁症的人在早春时反而更加活跃,但这种短暂的能量提升可能带来危险行为。
春季虽是抑郁症的高发期,但通过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以及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症状并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