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外伤性面瘫:
发生机制:主要由于面部或头部受到直接的物理损伤,例如车祸、跌倒或手术等情况。
症状表现:可能出现局部肿胀、淤血或疼痛,面部肌肉无力或完全瘫痪。面瘫通常局限于受伤侧,并且愈合过程中症状可能会逐渐好转。
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帮助确认面神经是否受损或被压迫。
2.中风引起的面瘫:
发生机制: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缺血或出血,从而影响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经。
症状表现:通常伴随其他中风症状,如身体一侧瘫痪、语言障碍或意识改变。面瘫常见于中风的一侧,并且可能涉及更广泛的神经功能损失。
诊断方法:快速识别中风迹象(FAST原则),以及使用脑部影像学技术如CT或MRI以确定中风类型及位置。
面瘫的具体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准确鉴别病因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