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发生机制: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从窦房结有序地传导至心房和心室,引发规律的心跳。在房颤中,这一系统失去协调,产生混乱的电活动,使得心房以非常快且不规律的方式跳动。
2.症状表现:房颤可能导致心悸、胸痛、疲劳、呼吸困难和头晕等症状,然而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
3.风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甲状腺功能异常、高龄及酒精摄入过多均是房颤的已知危险因素。家族史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4.并发症:房颤显著增加了中风的风险,这是由于心房无法有效排空血液,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并阻塞脑部血管,就会导致缺血性中风。
5.诊断方法: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诊断房颤,它能记录下不规则的心律表现。动态心电监测或植入式事件记录器也可用于检测偶发性房颤。
6.治疗方案:房颤的治疗目标包括恢复和维持正常心律、控制心率以及预防血栓形成。药物如抗凝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心率控制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术和左心耳封堵术也是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
房颤是一种需要密切管理的心律失常,尽早诊断和适当治疗可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定期检查和健康生活方式能够帮助减轻房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