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症状:
上腹部有明显的痞满、堵塞感。
进食后症状可能加重。
有时伴有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情绪波动时,症状可能更加明显。
2.发生机制:
中医认为,多因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导致脾胃运化失常。
现代医学则考虑与胃肠动力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
3.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以调理脾胃、疏肝理气为主,可通过针灸、推拿以及中药如半夏泻心汤等进行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心理调节,减少压力。
西医治疗: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以及改善心理状态的治疗。
心下痞往往与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密切相关,积极调整饮食和心态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在出现严重或持续性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