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脑萎缩是指大脑体积的减少,通常与神经元数量减少或神经纤维丢失有关。具体表现可以是整个大脑的萎缩,或者是局部区域的萎缩。脑萎缩常见于老年人群,但也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如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慢性酒精中毒等。
2.脑白质脱髓鞘改变是指覆盖在神经纤维上的髓鞘损伤或丧失。髓鞘是神经纤维外包裹的一层脂肪组织,它有助于提高神经信号传导的速度和效率。脱髓鞘改变会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阻,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原因包括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病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
3.两者的结合,即脑萎缩伴脑白质脱髓鞘改变,意味着大脑既存在结构性的退行性变化,又有神经信号传导的障碍。这种情况通常预示着较为严重的病情,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严重减退,如记忆力下降、判断力减弱;运动功能障碍,如步态不稳、肢体无力;甚至可能引发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
4.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于减缓病情进展和对症支持。对于一些特定的病因,例如多发性硬化,可以使用免疫调节剂来控制病情进展。而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虽然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通过药物和非药物干预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
脑萎缩伴脑白质脱髓鞘改变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其可能带来的神经功能损害可以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尽早诊断和有效管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更好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