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发病机制:
肛周脓肿:主要由于肛腺感染导致,细菌通过肛腺进入周围组织形成化脓性感染。其常与慢性肛瘘相关联。
毛囊炎:由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引起,多因毛囊口被堵塞或细菌(如葡萄球菌)感染所致,通常分布在全身皮肤覆盖毛发的区域。
2.患病部位:
肛周脓肿:局限于肛门周围的皮下和深层组织,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可能向直肠周围扩散。
毛囊炎:一般出现在头皮、四肢、背部等毛发生长较多的区域,并不局限于肛门周围。
3.主要症状:
肛周脓肿:表现为肛门周围持续剧烈疼痛,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毛囊炎:症状较轻,局部出现小红疹,中央可能有脓点,轻微触痛,少见明显全身症状。
4.治疗方法:
肛周脓肿:通常需要手术切开引流,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
毛囊炎:轻度毛囊炎可以通过外用抗菌药膏改善,重度或反复发作时可能需口服抗生素。
尽管两者均涉及感染和脓液,但病因和治疗方案截然不同,因此不能将肛周脓肿和毛囊炎视为同一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