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形成机制
粉瘤是一种皮脂腺囊肿,通常由于毛囊或皮脂腺的阻塞引起,其内含有角蛋白和皮脂类物质,属于良性病变。肛周脓肿则是因细菌感染导致肛门周围软组织化脓形成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通常与肛腺感染或直肠周围炎症有关。
2.临床表现
粉瘤:初期为皮肤下可移动的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多无痛感。当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红、肿、热、痛,并伴随波动感,但一般不影响全身状态。
肛周脓肿:表现为肛门周围剧烈疼痛,局部皮肤红肿硬结,可触及明显压痛的包块,且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高热甚至败血症。
3.常见部位和特征
粉瘤:多见于身体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区域,如面部、背部、头皮等,表面皮肤完整,可能有中央小孔(破溃时排出豆渣样内容物)。
肛周脓肿:局限于肛门周围,可深及直肠周围间隙,表面皮肤常有炎症反应,无中央小孔。
4.辅助检查
粉瘤:通常依靠体格检查即可确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显示内部为典型的低回声囊性结构。
肛周脓肿:可能需要结合直肠指检、B超或核磁共振明确脓肿范围及深度,以便制定手术方案。
5.治疗策略
粉瘤:未感染时以观察为主,可选择手术切除;感染时需抗感染治疗后行手术清除。
肛周脓肿:一般需紧急手术切开引流,同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粉瘤是非感染性囊性病变,肛周脓肿则是感染性化脓性疾病,两者的鉴别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感染迹象、部位特征以及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