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后的标本会送入病理科进行详细分析。病理报告会确定肿瘤边缘是否存在残留癌细胞,通过明确“切缘阴性”来反映手术的彻底性。
检查中的淋巴结清扫情况也很重要。根据指南,建议至少切除12枚以上的淋巴结,以便准确判断是否发生转移。如果清扫数量不足,可能影响预后评估且提示手术范围受限。
2.影像学评估
手术后需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手段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有可疑的残留病灶或局部复发迹象。尤其对高危患者,可结合PET-CT评估全身是否存在转移病灶。
影像学还可以监测术区周围是否出现异常炎症或瘢痕组织增生,以排除不完全切除。
3.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在术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果手术前CEA水平升高,术后应逐渐下降。如在恢复期持续偏高或再次上升,可能提示术后未彻底切除或存在复发风险。
4.临床表现与随访
在术后定期随访时,需要关注是否出现新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体检中若发现术区存在压痛或包块,也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为不完全切除的问题。
如检测结果显示切缘阳性、影像提示残留或标志物持续异常,均需及时与医生沟通,制定后续治疗计划,包括补充放疗、化疗或再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