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排便的生理机制:排便受到胃肠道蠕动、粪便含水量、神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控制。胃肠道蠕动不是瞬时可控的过程,而是需要足够的准备时间和条件,例如粪便量达到一定程度、直肠压力升高等。
2.常见的所谓“快速催大便”方法:
按压腹部:一些人建议通过按摩腹部来刺激肠道蠕动,但这一方法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起效,且效果因人而异。
接触冷水:用冷水刺激肛周可能引发括约肌的反射性松弛,但这对长期便秘者来说基本无效,甚至可能对健康有害。
深呼吸或屏气:深呼吸结合腹部用力被称为“瓦尔萨尔瓦动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腹腔压力,但是其作用也并非即时的。
3.科学的便秘缓解方式: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全谷物、水果、蔬菜),每天摄入达到25-30克,有助于软化粪便。
保持充足饮水:每天饮水量推荐为1500-2000毫升,以帮助增加肠内容物的水分。
养成规律排便习惯:每天在固定时间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坚持坐便,帮助建立肠道反射。
增加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
4.潜在风险:快速催大便的方法可能会导致腹部不适、痔疮加重或其他病理性问题。如果长期存在便秘,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肠梗阻等。
确保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是改善排便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