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中医辨证施治:中医将萎缩性胃炎归为“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与体质,常见证型包括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胃阴不足等。通过中药调理,如采用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养阴生津等方法,可有效缓解腹胀、胃痛、嗳气等不适。
2.临床研究支持:部分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如芍药甘草汤、半夏泻心汤等对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组织形态改善有一定作用。某些中药成分如黄芪、丹参,被证实具有抗炎、促进修复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效果。
3.中药配伍与疗效:在临床应用中,针对不同病情,辅以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可进一步增强疗效。例如,穴位针灸(如足三里、中脘等)有助于减轻胃部不适并改善消化功能。
4.疗程与依从性:中医治疗强调长期调理,其疗程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定期随诊和调整处方是确保疗效的重要环节,同时患者需注意饮食规律和情绪管理,以配合治疗。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不是对西医手段的替代,而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适用于希望使用自然疗法或对西药治疗不耐受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