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这是目前最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研究表明,在症状开始后4.5小时内给予rt-PA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大约6.4%至7.9%的患者在使用rt-PA后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在使用前需要严格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
2.尿激酶:虽然不如rt-PA普遍使用,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仍然用于特定情况下的溶栓治疗。尿激酶通过直接激活纤溶酶原来溶解血栓。
3.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剂:这些药物通常用于心房颤动所致的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而非急性期溶栓治疗。不过,它们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早期应用也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的是:1)时间窗限制:绝大多数溶栓治疗必须在症状出现后的3至4.5小时内进行;2)相关禁忌症:如有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大手术史,不宜使用;3)严格的监测:包括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合理选择溶栓药物及谨慎管理能够帮助提高脑梗死治疗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