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这类药物是首选,常用的有泼尼松。一般初始剂量为0.5-1.0mg/kg体重/天,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免疫抑制剂:当单纯使用皮质类固醇效果不佳时,可以加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减轻症状。
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这类药物通过靶向B细胞,减少抗体生成,有助于控制病情。
2.局部护理:
抗生素软膏:在破损的皮肤上涂抹抗生素软膏可以预防感染,如莫匹罗星软膏。
湿敷和包扎:使用无菌湿敷和包扎可以保持创面湿润,加速愈合,减少疼痛和感染风险。
换药频率:根据伤口情况,一般每天或每两天更换敷料,以保持清洁。
3.辅助治疗:
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和补充维生素A、C和锌等,有助于皮肤愈合和增强免疫力。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或更强的镇痛药,如阿片类药物。
防护措施:避免摩擦和外伤,穿着柔软宽松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期随访。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同时关注营养和生活质量,可有效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