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病因和病理:
白色海绵状痣是一种良性的口腔黏膜疾病,通常由KRT4或KRT13基因突变引起。
常见于口腔内的颊黏膜,也可以出现在舌、唇内侧及其他部位的黏膜。
临床上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柔软、有皱褶的斑块,不易擦掉。
2.诊断方法:
通过家族史和临床表现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组织活检,观察典型的组织学特征,如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
基因检测可用于确诊并确认具体的基因突变类型。
3.治疗方案:
多数病例不需治疗,只需定期随访观察病变是否有变化。
若出现继发感染,可使用局部抗生素治疗。
对症较重或影响美观的患者,可考虑局部应用维A酸类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外科手术切除和激光治疗也可作为选择,但由于复发率高,需谨慎考虑。
4.预后与注意事项:
白色海绵状痣一般不会恶变,对生命健康无严重威胁。
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发现和早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机械刺激和损伤,以减少感染风险。
由于白色海绵状痣主要是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但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管理和缓解症状,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尽量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