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气血不足:在中医理论中,气和血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气血不足可能导致血液流动不畅,进而引发低血压。导致气血不足的原因可能包括先天体质虚弱、长期病患、营养不良等。
2.脾肾阳虚:脾和肾在中医中负责水谷精微的转化和输布。脾肾阳虚可能导致水湿停滞、阳气不振,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引起低血压。这种情况多见于久病体虚、老年人或过度疲劳导致的机能减退。
3.阴阳失衡:阴阳平衡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阴阳失调会使得全身机能紊乱,影响血液循环的协调性,导致低血压的发生。情志不畅、生活作息不规律也可导致阴阳失衡。
4.血瘀:中医认为血液不畅通,形成瘀阻,也可以导致低血压。血瘀常与气滞、寒凝有关,可因外部寒冷环境、久坐少动等因素加重。
中医对于低血压的解释关注整体身体状态和内在的能量平衡,通过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和调理。适当的饮食调养、锻炼以及针灸等手段有助于改善症状与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