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成长和恶变的可能
某些低危肺结节在随访过程中可能出现增长。如果结节直径增加超过25%,尤其是短期内(如3-6个月),则需要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虽然低危结节的癌症转化率较低,但研究显示部分小于8毫米的结节依然存在约1%-5%的恶性概率。
2.漏诊早期肺癌
部分低危肺结节可能是早期肺癌的表现,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腺癌类型。这类癌症有时在影像上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进展较慢,但若未及时发现或处理,长期跟踪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
3.炎症性因素干扰
一些低危结节可能由感染性病原体引起,例如真菌结节或结核球,这类炎症结节可能导致周围组织反复受到影响,甚至引发更广泛的病理变化。炎症性表现可能掩盖其他潜在的疾病,增加鉴别诊断难度。
4.心理负担导致健康问题
尽管属于低危水平,肺结节的存在可能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尤其是反复检查而无明确结果的情况下。这种精神状态可能干扰正常生活,同时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5.过度诊疗的风险
低危结节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过度检查或治疗,包括反复的CT扫描或创伤性操作(如穿刺活检)。这些诊疗措施可能增加辐射暴露或并发症风险,如气胸、感染等。
低危肺结节虽然恶性风险相对较低,但长期观察与定期随访仍然重要。科学判断其动态变化趋势有助于避免漏诊及过度干预,从而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