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检查患者是否清醒或存在意识混乱,这是判断其不配合原因的重要步骤。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可能需要考虑适度镇静以进行基本护理。
2.观察行为表现:除了意识状态,还需关注患者的行为表现,例如焦虑、恐惧或抵触,这些都可能影响配合度。针对具体行为制订个性化的安抚方案。
3.适当沟通技巧:在患者意识清晰但仍不配合时,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耐心解释治疗的重要性。可尝试通过患者信任的人促成沟通,如家属或朋友。
4.物理约束的考虑:在患者极度不配合并对自身或他人构成威胁时,可短期使用物理约束作为最后手段,同时严格遵循医疗机构的规定和伦理守则。
5.药物干预选择:有必要时可考虑药物干预,但需在合理剂量范围内进行,并监控患者的反应。
综合以上方法,关键在于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的有效实施,结合多学科团队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