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粪便常规检查:
检查是否存在白细胞、红细胞或寄生虫。
确定大便中是否有异常的脂肪含量,这可能提示吸收不良综合征。
2.粪便培养:
检测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帮助判断感染性肠炎的类型。
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培养以提高阳性结果的可能性。
3.血液常规检查:
评估白细胞数量,如果白细胞增高可能暗示感染。
测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CRP可能提示炎症活动。
4.肠镜检查:
直接观察肠道内壁,判断是否存在溃疡、息肉或其他病变。
可以在检查过程中取样进行组织学分析(活检)。
5.影像学检查:
使用腹部超声、CT或MRI扫描评估肠壁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肿瘤、脓肿等异常。
6.免疫学和基因检测:
对于疑似自身免疫性肠炎的患者,可以检测自身抗体。
部分遗传性肠炎可能需要基因检测来确定。
综合以上检查手段,可以全面了解肠炎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就医和遵循医生建议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