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微创手术:
可视化程度高:通过小切口直接观察到心脏和血管,可以在视觉引导下进行操作。
适应症广泛:对于较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或介入封堵失败者,微创手术是更为有效的选择。
风险因素:相比介入治疗,微创手术需要麻醉并具有一定的术后恢复期。
2.介入封堵术:
创伤较小:无需开胸,只需在股动脉处穿刺,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导管处封堵。
恢复迅速:术后恢复快,多数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院。
适应条件:适合于体重相对较大且导管形态适宜的患者,对于过大或呈复杂形态的导管则可能不适用。
两者的效果在合适的适应证下均相对良好,应根据个体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专业医生讨论,以便制定最符合患者需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