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激素影响:雌激素在调节骨密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经期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直接导致骨密度降低,使骨骼变得脆弱,更易患上骨质疏松症。据统计,5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约20%会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2.骨量和体重差异:女性天生骨量较低且体重通常比男性轻。骨密度较低意味着骨骼强度不足,更易发生骨折。体重较轻会减少骨骼承受压力的频率,导致骨密度减小。
3.营养摄入不足:许多女性在饮食中缺乏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这两种营养素对骨骼健康极为重要。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则帮助身体吸收钙。研究表明,女性平均每日钙摄入量比推荐量少约30%。
4.运动习惯不同:女性参与高强度、负重运动的比例较低,这类运动有助于增强骨密度和肌肉力量。长时间缺乏运动会导致骨骼退化,并增加骨折风险。
5.特殊生理阶段:怀孕和哺乳期为女性独有的生理阶段,这些阶段会对骨骼健康产生额外要求和变化。例如,在哺乳期间,母体需要为婴儿提供大量钙,如果摄入不足,会动用自身骨骼中的钙,导致骨密度降低。
女性在各个阶段面临的生理和生活方式因素使其更容易罹患骨科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以及定期体检,有助于保护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