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频率:记录抽动发生的频率,了解其是偶发性的还是持续性的。每天、每周的发作次数可以帮助判断症状的严重程度。
2.类型:识别抽动是运动性还是声音性。运动性抽动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的突然、快速、不自主的动作,如眨眼、头部抽动等;声音性抽动则包括不自觉地发声或清嗓子。
3.持续时间:观察单次抽动持续的时间。有些抽动可能仅持续几秒,而其他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4.模式:注意抽动是否有特定的触发因素或规律。如某些环境、压力或情绪状态下,抽动是否更频繁或明显。
5.影响:评估抽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包括对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干扰程度。
6.伴随症状:关注是否存在其他共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或焦虑症状,这些可能与抽动症状相关联。
通过系统地观察这些方面的信息,可以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重要线索,协助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