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和聚乙二醇。这类药物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水分含量,使粪便软化并促进其排出。乳果糖是以调整肠道菌群为主要机制,而聚乙二醇则通过高亲水性作用吸引水分进入肠腔,通常适合长期使用且耐受性较好。
2.刺激性泻剂:如比沙可啶和番泻叶。这些药物通过刺激肠壁神经,增强肠蠕动来改善排便。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依赖或损伤,因此需谨慎应用,建议间歇性短期使用。
3.容积性泻剂:如膨胀型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这类药物通过吸收水分使粪便体积增大,刺激肠道蠕动。对饮食中纤维摄入不足的人群较为有效,但需配合大量饮水,否则可能加重便秘。
4.促动力药:如普卡拉嗪等新型药物。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胃肠道神经系统,直接提高肠道蠕动能力,适用于其他药物疗效不佳的顽固性便秘患者。
5.针对特殊病因的药物:如果便秘伴有功能性消化障碍,可考虑使用利那洛肽或鲁比前列酮,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小肠分泌和肠道运动帮助缓解症状。
顽固性便秘患者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需要明确便秘的病因,并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同时,应搭配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加强运动、改善饮食结构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果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还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或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