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发生机制:胃部和十二指肠内壁有一层保护黏膜,幽门螺杆菌通过产生毒素和酶破坏这层保护膜,使酸性胃液侵蚀粘膜,导致溃疡形成。非甾体抗炎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粘膜的防御能力。
2.症状表现: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空腹时疼痛加剧。其他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以及食欲减退。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3.流行病学数据:全球约50%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为溃疡。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中,约15-30%可能发生溃疡。
4.诊断方法:确诊通常需要进行胃镜检查,通过直接观察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壁来发现溃疡。也可以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呼气试验或血清抗体检测来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5.治疗方案: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来减少胃酸分泌。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可以有效减少肠胃溃疡的风险。定期体检和及时就医,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