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生理性吐奶
新生儿吐奶表现为奶液混合胃酸后形成的凝固状态,类似豆腐渣,这是由于婴儿胃肠发育尚未完善。出生后前6个月内,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喂奶过快、拍嗝不到位或体位不当时容易出现。
2.胃食管反流
婴儿的贲门括约肌(连接食管与胃的部位)较松弛,胃内容物容易反流到胃以上的区域。这种反流通常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改善,但频繁、大量的吐奶需警惕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3.消化不良
如果婴儿一次进食量较多或奶粉冲调比例不当,可能导致胃负担加重,无法完全消化,从而吐出凝乳样的颗粒。
4.感染或过敏
如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需考虑感染性疾病,如胃肠炎;如果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食用了易致敏食品,或对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质过敏,也可能引起这种现象。真菌感染如鹅口疮也可能导致类似分泌物被误认为吐奶豆腐渣。
5.幽门狭窄
这种消化道异常通常发生于新生儿期,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且吐出的奶液可能呈现豆腐渣样,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应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发热、哭闹不安、排便异常等其他症状。如仅偶尔发生且饮食、体重增长正常,无需过度担忧;若症状频繁或伴随异常表现,应及时咨询医生以明确病因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