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合理膳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发生风险。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纤维,主要来源包括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
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食物: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常见于酸奶、发酵乳制品和泡菜等。益生元如洋葱、大蒜、香蕉等能够为肠道内有益菌提供营养支持。
控制高脂肪、高糖饮食:过多的高脂肪食物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而高糖食物容易滋生致病菌,应适量控制。
保持足够水分摄入:水的补充能软化粪便,帮助排出毒素与代谢废物。成年人每日建议饮用1.5-2升清水。
2.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扰乱胃肠激素分泌,从而影响肠道功能。每晚应确保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避免久坐不动:运动能刺激肠道活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如快走或瑜伽。
3.培养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培养固定的排便时间,有助于建立规律的肠道反射。例如,每天早晨起床后饮用一杯温水,促进肠道蠕动。
不忍便意:长期憋便容易导致便秘和直肠敏感性下降,建议及时排便。
正确如厕姿势:蹲姿有助于直肠通畅,可以适当调整坐便器角度来模仿蹲位状态。
4.关注心理健康
长期压力会通过“脑-肠轴”对肠道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焦虑可间接改善肠道状态。
如果存在慢性焦虑或抑郁情况,建议咨询专业人员以获取心理干预。
肠道功能的优化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调整。如果出现持续性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