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手术治疗
(1)如果肿瘤位于乙状结肠,且与直肠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通常超过15厘米),可行部分结肠切除术,保留肛门功能。
(2)若肿瘤靠近直肠,并接近肛门(但仍在乙状结肠范围内,通常距肛门10-15厘米),可能需要低位前切除术,通过吻合技术重建肠道连续性,同时尽量保留肛门。
(3)对于特别靠近肛门边缘的肿瘤(小于10厘米),若无法保留肛门功能,可能需进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患者将形成永久性人工肛门。
2.新辅助治疗
对于某些晚期或局部浸润较深的乙状结肠癌,尤其是靠近直肠的部位,在手术前可能先采用新辅助放化疗。这种方法能够缩小肿瘤体积,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概率。
3.术后辅助治疗
(1)如果术后病理提示存在高危因素,如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等,建议进一步进行辅助化疗以预防复发。
(2)辅助放疗通常不常用于乙状结肠癌,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肿瘤靠近直肠,可根据医生建议综合考虑。
4.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如果病灶为转移性乙状结肠癌,分子标志物如KRAS、NRAS、BRAF基因突变状态,以及微卫星稳定性等检测结果将决定是否适用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例如抗EGFR单抗或抗VEGF单抗在某些基因状态下具有显著疗效。
5.随访与监测
手术后应定期复查,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结肠镜,以便早期发现复发或新发病灶。
乙状结肠癌的治疗需要以个体化方案为基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最优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