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根据形态分类:
结肠腺瘤主要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绒毛状腺瘤的恶变风险最高,其次是混合型腺瘤,再次为管状腺瘤。
绒毛状成分比例超过75%的腺瘤,其癌变风险显著增加。
2.腺瘤的大小:
小于1厘米的腺瘤癌变风险较低,但仍需定期随访。
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腺瘤被认为是高级别病变,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处理。
超过2厘米者,尤其伴随不规则边缘或表面溃疡,应考虑进一步活检或手术切除。
3.病理相关信息:
是否存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评估重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提示癌前病变的可能性较高。
腺瘤的基底有无浸润至黏膜下层需要特别关注,以判断是否已经出现恶性转化。
4.腺瘤的数量和分布:
单发性腺瘤通常风险较低。
多发性腺瘤(≥3个)提示癌变潜在风险增高,建议严格筛查和管理。
如果家族中存在多发性息肉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则需警惕遗传因素引起的高发风险。
5.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支持:
观察是否伴随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结合结肠镜检查结果,明确腺瘤的位置、外观特征及病灶可疑程度。
6.随访与干预:
一般情况下,低风险腺瘤每5-10年复查一次;对于高风险腺瘤(如大于1厘米、多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建议3年内再次结肠镜检查。
若术后病理显示已完全切除,需根据具体风险因素调整随访频率。
结肠腺瘤是常见的癌前病变,其规范化评估和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