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溶晶痛:
机制:溶晶痛发生在尿酸盐晶体开始重新溶解时,释放出炎性介质。
特点:通常表现为突发性且剧烈的疼痛。
影响部位:常见于关节,如大脚趾、膝盖、手腕等。
诱因:可能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后出现,因为药物降低血尿酸水平,导致晶体溶解。
2.结晶痛:
机制:结晶痛是由于尿酸盐过饱和,形成并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引发局部炎症。
特点:多为慢性疼痛,但也可突然加重。
影响部位:与溶晶痛类似,也常见于关节部位。
诱因:饮食富含嘌呤、酒精摄入、脱水、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尿酸水平升高,引发结晶形成。
关键点在于溶晶痛与降尿酸治疗相关,而结晶痛主要与尿酸盐过饱和有关。对这两种疼痛类型应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溶晶痛期间不建议急停降尿酸药物,结晶痛则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增加水分摄入及适当药物治疗来预防尿酸盐结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