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中晶体沉积
尿液中含有钙盐、草酸盐、尿酸等晶体物质,当这些物质浓度过高时容易析出并形成结石。即使先前的肾结石排入输尿管或被部分清除,如果尿液的成分异常没有得到改善,剩余的晶体仍可能继续沉积,从而导致新结石的形成。
2.输尿管的狭窄与梗阻
肾结石进入输尿管后,可能引起机械性堵塞或刺激输尿管壁,引发局部炎症和水肿。这些因素会导致尿液流动受阻,进一步增加尿液中晶体物质的浓缩和沉积风险,为结石生成提供了条件。
3.局部微环境变化
结石形成可能造成输尿管局部pH值改变,影响尿液溶解晶体的能力。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也可释放一些促进晶体聚集的因子,从而加速新结石的形成过程。
4.感染诱发结石形成
如果输尿管内已有感染性病菌,可能分解尿素产生氨气,使尿液变成碱性环境。这种环境会促进某些类型结石(如磷酸铵镁结石)的形成。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饮水量、定期监测尿液成分及及时治疗感染是有效预防新结石形成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