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昼夜节律紊乱:人体的内部生物钟通常与白天的活动和夜间的休息相匹配,深夜进食会扰乱正常的昼夜节律。研究表明,晚间进食可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效率下降,从而增加脂肪堆积的可能性。
2.热量管理与身体代谢:深夜进食后直接入睡,身体的能量消耗减少,食物中的热量更容易转化为脂肪储存。尤其是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在夜间摄入后更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和脂肪沉积。
3.食物选择与饱腹感:深夜工作后,饥饿感可能导致选择高热量或不健康的食物。夜间的进食行为常伴随焦虑或疲劳,这些情绪因素可能进一步影响饮食控制能力。
4.睡眠质量与代谢关系:深夜进食后立即入睡可能影响消化过程,导致胃部不适或返流,同时干扰睡眠质量。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加剧瘦素分泌减少和饥饿素水平升高,从而让人更容易在清醒时过度进食。
为了避免肥胖风险,应尽量调整工作和生活方式,减少深夜进食。若必须在此时段进餐,建议选择低热量、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并控制总热量摄入,确保足够的营养均衡,同时保证充分的睡眠质量以改善身体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