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胃糜烂是指胃黏膜表面出现浅表溃疡或破损,通常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引起糜烂的常见原因包括胃酸过多、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长期的酗酒和吸烟行为。
2.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糜烂和胃溃疡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估计,约有5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该细菌不仅会引发慢性胃炎,还可能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
3.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长期使用会抑制胃黏膜保护层的形成,导致胃酸直接刺激胃壁,进而引发糜烂和溃疡。据统计,大约15%至30%的长期服用者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
4.虽然胃糜烂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胃癌,但其病理变化可能与某些癌前病变相似。对于存在显著症状或风险因素的个体,医生通常会建议进一步的组织活检以排除恶性病变。
5.年龄因素也是考虑的一部分。年龄越大,胃癌风险随之增加,尤其在50岁以上人群中更为明显。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病情恶化非常重要。出现明显消化系统症状,如持续腹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应及早就医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