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痔核肿胀:痔疮形成后,痔核在肛门部位肿胀,导致直肠末端变窄,增加了粪便通过时的阻力,使排便较为困难。
2.排便习惯改变:痔疮患者常因惧怕疼痛而改变排便习惯,如延迟排便,结果会导致粪便在结肠中停留时间过长,从而变得更加干硬,不易排出。
3.疼痛和不适感:由于痔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患者可能会下意识地减少用力或缩短排便时间,进一步导致粪便排出不畅。
4.肠道蠕动减弱:部分痔疮患者可能因久坐、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肠道蠕动减弱,从而使消化系统内的食物残渣和水分吸收失衡,导致大便干燥、难以排出。
5.营养和水分摄入不足: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分会使粪便体积减少、质地变硬,增加排便困难的几率。
痔疮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纤维素食物及水分的摄入,同时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并避免久坐。必要时,可寻求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