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避免自行挤压或抓挠
火疖子是一种化脓性皮肤感染,挤压或抓挠会增加感染扩散的风险,尤其是脸部的危险三角区,包括太阳穴在内,这一部位血管丰富,与颅内静脉相通,感染扩散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颅内感染。
2.局部清洁和消毒
每天用温水和中性肥皂清洁患处,并使用无刺激性的消毒液(如碘伏)涂抹,以减少细菌滋生。如果有结痂,可以先湿敷软化。
3.热敷促进炎症吸收
使用干净的毛巾蘸温热水敷在火疖子上,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日2-3次。这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快速吸收。
4.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可以使用含抗菌成分的软膏,如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直接涂抹在患处。
口服药物:如果炎症较重或有明显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药物,但应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5.切开引流
如果火疖子局部已经形成脓肿且瘙痒疼痛明显,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切开引流术,以排出积聚的脓液,减轻局部压力并加速愈合。
6.注意全身健康状况
火疖子的出现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例如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反复感染问题。建议进行血糖检测等全面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
及早针对以上措施进行干预可以减少炎症进一步恶化的风险,若出现发热、头痛或疖子周围区域红肿范围扩大等症状,需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以避免严重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