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负压作用导致毛细血管破裂
拔罐过程中,由于负压作用,皮肤表面及其深层的毛细血管承受拉力,部分较脆弱的血管可能发生破裂。血液渗出至皮下后,与局部组织接触并氧化,颜色可能变暗。
2.血液循环受阻形成淤血
负压使得局部血液循环暂时受到影响,部分静脉血或淋巴液无法快速回流,从而形成色泽较深的瘀斑,在视觉上看起来类似“发黑”的表现。
3.个体皮肤和血管差异
皮肤较薄、血管壁较脆弱的人群更容易在拔罐后出现颜色较深的瘢痕。血液粘稠度较高的人也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4.拔罐时间和力度过长
如果拔罐时间较长或者负压力度过大,局部毛细血管的损伤程度会加重,导致瘀血颜色更深。拔罐操作不当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5.末梢循环状态影响
某些情况下,人体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如长期久坐或缺乏运动),拔罐后局部的血液代谢速度较慢,出血后的皮肤颜色变化会显得更加明显。
通常,这种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可在数天到一周左右随着身体代谢逐渐消退。如果伴随疼痛、肿胀或其他不适,需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