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何关系

2025-07-0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钟爱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 老年科

病情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它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胃黏膜,导致炎症和其他胃部疾病。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全球约50%的人群携带幽门螺旋杆菌,但并不是所有携带者都会发展为胃部疾病。携带者中,30-50%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胃炎症状。

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特征:这种类型的胃炎通常表现为胃黏膜的长期炎症,没有伴随胃腺体的显著萎缩,因此称为非萎缩性。这种炎症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免疫反应及其毒素损伤。

3.幽门螺旋杆菌作用机制:该菌能产生多种毒性物质,如尿素酶、空泡毒素A等,这些物质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慢性炎症,同时还能激活宿主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加剧损伤。

4.胃炎进展与幽门螺旋杆菌关系:如不进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导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增加胃癌风险。

消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有效减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并降低其向更严重疾病发展的风险。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感染。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