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生理机制:睡眠瘫痪通常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在这个阶段,肌肉会自然地处于瘫痪状态,以防止做梦时身体乱动。当意识苏醒而肌肉仍然处于瘫痪状态时,就会出现睡眠瘫痪。
2.触发因素:疲劳、压力、焦虑以及不规则的睡眠模式可能增加睡眠瘫痪的发生频率。某些精神障碍,例如抑郁症和焦虑症,也被认为是相关因素。
3.遗传背景:研究显示,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经历睡眠瘫痪。这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4.临床表现:患者通常能够保持意识,但无法移动或讲话,并可能伴有幻觉或窒息感。这种体验通常持续几秒到几分钟。
5.诊断与治疗:这一症状通常并不需要特别治疗,但如果频繁发作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医生可能会建议改善睡眠卫生,调整作息时间,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药物干预。
通过改善工作压力、确保足够的休息及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睡眠瘫痪的发生。睡前放松身心也可能降低其发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