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夜惊:这是指一种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现象,常见于3至12岁的儿童,发病率约为15%。夜惊期间,孩子可能会突然坐起、大声哭喊、呼吸急促,但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并且翌日早晨不记得发生过的事情。
2.噩梦:噩梦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更常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数据显示,约有10%到50%的儿童偶尔会经历噩梦。这种梦境通常可导致孩子在睡梦中哭泣,并能在醒来后记住梦境内容。
3.情绪压力:心理因素如焦虑和压力也可能导致孩子做噩梦或者夜惊。研究表明,面临重大生活变化的儿童,如搬家或入学,可能更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4.生理因素:身体不适、发热等状况可能在夜间诱发噩梦。如果孩子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异常睡眠行为。
为了帮助孩子减少睡梦中哭泣,建议保持良好的睡前例行活动,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并确保其情绪健康和稳定。如果频繁发生且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应考虑咨询儿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管理。